close

  • 如何設立境外公司 台中申請行號登記的會計師~找他就對了
  • 開立有限公司 開立有限公司有什麼條件嗎?求分享~
  • 台中行號登記 申請公司費用為多少呢?請有辦過公司的老闆分享~
  •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
    html模版北京房山區水峪村77歲老人11年行萬裡路送獨居老人豆漿 被譽道德楷模




    11年行萬裡路送出一碗豆漿的小確幸

    老人牽頭的 慈善義工服務隊 成員已經有40多人。

    七旬老人楊萬俊每天給人免費送豆漿

    本報聯合阿裡天天正能量獎勵一萬元

    每天早上,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77歲的老人楊萬俊都會走上數裡山路,給村裡獨居的老人們送上一碗免費豆漿。豆漿是楊萬俊自制的。這件事他已堅持做瞭11年,行程超過1萬公裡。就這樣,楊萬俊老人送豆漿出瞭名,被譽為道德楷模,還得瞭一個 楊萬裡 的雅號。各大媒體輪番采訪,還上瞭央視訪談節目。

    如今,出名後的楊萬俊依然每天默默地送著豆漿,這已經成瞭他生活的一部分。楊萬俊說,他不在乎出不出名,也不吝惜每年自費投入幾千塊錢,就是借著送豆漿,和村裡的老朋友們聊聊天,大傢都很開心。人老瞭,開開心心地過一天,比啥都強!

    獲獎激發做公益熱情

    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建村已有600多年,村裡有很多明清古宅,楊萬俊就住在這樣一個古樸的小院裡。這個院子抗戰時期曾被日軍燒毀,老楊傢所在的三間西廂房是上世紀50年代在廢墟上重建起來的。

    北京晨報記者趕到水峪村時,天正下著雨,楊萬俊也不打傘,就站在院門口等著。記者給他撐起傘時,他一揮手,像個年輕人一樣,連跑帶顛地把記者領進屋裡。

    老伴兒已經走瞭20多年,兒女分傢另過,楊萬俊一個人守著老宅。屋子裡陳設簡單,最醒目的是窗臺上一排六七個用壞的豆漿機。門口放著兩袋黃豆,幾隻暖壺。正對著房門的墻上,貼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畫像,還有各種獎狀和傢人照片。

    送豆漿得從這豆漿機說起。 楊萬俊說,他在村裡做瞭幾十年會計,2005年底,因在經濟普查工作中表現突出,鄉政府獎給他一臺豆漿機。 做一次豆漿自己喝不瞭,浪費又麻煩,為什麼不多做點給別人呢? 楊萬俊說,有瞭這種想法之後,他就從2006年1月20日開始,給村裡的老人們做豆漿瞭。

    現在人們喝一碗豆漿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,可在2006年,距離市區80公裡的這個小山村裡,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竟然還沒有嘗過豆漿的味道。

    楊萬俊還記得第一天送豆漿時,漫天大雪,他提著一暖水瓶熱豆漿來到80多歲的鄭淑珍傢。老太太看著滿身是雪的楊萬俊和白花花的豆漿,愣住瞭。 豆漿,黃豆做的,有營養,送給您的。 楊萬俊邊解釋邊讓這位老大姐趁熱嘗一口。鄭老太把碗舉到嘴邊時,手還有些發抖。

    鄭淑珍把豆漿喝完問楊萬俊,要不要錢。楊萬俊一笑,不要錢,又問鄭淑珍好喝不。鄭淑珍說好喝。楊萬俊就說,那從今天起我每天都給您送。

    優先照顧村裡獨居老人

    像北京很多山裡的小村一樣,水峪村的年輕人也大都在山外工作居住,村裡隻留下老人和老屋。楊萬俊最開始送豆漿的 客戶 ,就都是這樣的獨居老人。

    其實楊萬俊自己也是獨居老人。每天傍晚,他獨自一人坐在屋裡,戴著老花鏡,把第二天要用的黃豆倒在簸箕裡,一粒粒分揀,然後淘洗幹凈,再泡上清水待用。有時在忙碌的間隙,一陣風吹進院子,門簾便一下子被掀起。楊萬俊抬起頭,看著空蕩蕩的門外,思緒會一下子回到年輕時候。孩子們在外面嬉戲,老伴兒忙著做晚飯。

    一晃兒20多年過去瞭,楊萬俊的老伴兒去世時才50多歲。 可惜她沒能喝上一口我做的豆漿啊! 一想起老伴兒,楊萬俊就眼圈發紅。 那時候生活困難,她老發愁,心情不好,病就找上人瞭。

    楊萬俊傢裡隻有一張他和老伴的 合影 ,擺在客廳沙發的靠背上。他說,其實兩個人從來沒在一起照過相, 合影 是兒子用兩人的證件照片合成的。

    楊萬俊瞭解獨居老人的內心苦楚,他自信自己性格開朗,心裡不擱事,有能力幫助其他老人。 政府可以給我們這些老人發補貼,但不能每個人都進行情感交流,來排解老人心裡的那種孤獨。而我可以通過送豆漿來完成。

    楊萬俊說,11年裡,他每天早上把豆漿送到那些老人門口,很多人都在等著他設立境外公司。白花花的豆漿冒著熱氣,他勸對方趁熱喝,邊喝邊聊。豆漿喝完瞭,也聊暢快瞭,感覺那是一天裡最開心的時候。

    當然,楊萬俊也不光給獨居老人送豆漿,還有生活上有困難的村民,比如村民楊月芹身患重病,在傢養病的時候,啥也吃不下去,楊萬俊就給她送豆漿補充營養。

    遇老人發病及時告傢人

    楊萬俊每天送豆漿的這些 老客戶 ,大多子女不在身邊。他在早上到這些老人傢裡時,都要順便看看他們的身體情況。 發現誰身體有問題瞭,趕緊幫著聯系子女。

    楊萬俊還記得大約是四五年前的一個冬天,他給村裡的楊萬選傢送豆漿。 論起來這還是我的一個老哥哥呢, 他說,以往這位老哥哥早上都會在門口等著他,可是那天早上到瞭楊萬選傢時,發現院子裡悄無聲息。楊萬俊覺得有些異樣,就喊起瞭楊萬選。很快屋子裡傳來有氣無力的回答, 兄弟啊,快來,你嫂子不行瞭!

    楊萬俊跑進屋裡,立刻聞到濃重的煤氣味。隻見楊萬選靠在床邊,老伴兒已經不省人事。楊萬俊趕緊放下暖瓶,將房門全部敞開,而後快步跑去叫人。還算發現及時,老兩口都脫離瞭危險。

    第二天我又去送豆漿,萬選老哥拉著我的手說,昨天多虧你來送豆漿,要不這人就沒瞭。 楊萬俊說,後來楊萬選傢人還特意請他吃飯表達謝意。他覺得鄉裡鄉親的,做這些是分內之事。

    隨著年齡的增長,生命無常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。這些年楊萬俊在送豆漿過程中,已經送走瞭20多位老人。 前一天送豆漿時,老人還沒事,第二天人就不行瞭。 楊萬俊說,他還記得村裡的史老太,身子骨很硬朗,接豆漿時總要客氣地從屋裡迎出來。忽然有一天,早上老人沒出來,他進門一看,已經躺在床上神志不清瞭。楊萬俊發現老太太發燒瞭,趕緊給她兒女打電話。老太太兒子將她接到自己傢養病,半年後就離世瞭。

    做好自己不怕別人說

    楊萬俊大概算瞭算賬,每天1斤黃豆,一個月30斤,一年就是300多斤。再加上買豆漿機和暖壺的花費,每年至少也要投入3000元左右。楊萬俊說,這11年,他已用壞瞭9臺豆漿機,暖壺損壞的就不計其數瞭。

    楊萬俊的收入有多少呢?別看他77歲瞭,至今還在村委會兼任多項職務。會計、檔案員、戶籍員、合作醫療代辦員等等,晚上楊萬俊還時常住在村委會值班。做這麼多工作,那得掙多少錢?楊萬俊實話實說,隻有幾百元。再加上各級政府給老人的補助,他一個月能拿到1000多塊。可以說,送豆漿成瞭他的一份不大不小的 負擔 。

    還記得最初送豆漿的時候,村裡不少人說楊萬俊也就是 三分鐘 熱情。後來一直堅持下來,又有人說他是傻子。還有人說是 作秀圖名 。楊萬俊自己不往心裡去,兒女替他委屈,覺得沒有必要惹這些口水。楊萬俊滿不在乎, 做自己的事,讓別人說去吧 。時至今日,那些流言蜚語大都已經變成瞭贊許。

    不過,傢人開始擔心他的身體,畢竟是奔80歲的人瞭。每天早上走那麼遠的山路,讓人不放心。但楊萬俊自己心裡有數, 我年輕時就在山裡跑步,每天七八公裡,現在也沒停下鍛煉,一年到頭基本不吃藥。

    當然,楊萬俊也知道歲數不饒人的道理。他說將來萬一自己送不瞭瞭,就讓兒子接著送。再有,這麼多年過去瞭,身邊也有不少人受到影響,肯定會有人願意接著做這件事, 別看送一碗豆漿是小事,貴在那份情感申請有限公司交流,難在一直堅持下去。

    視名利淡如水,看事業重如山。

    事因知足心常樂,人到無求品自高。

    遇事想得開,知足大胸懷,不戀身外物,常樂健康來。

    金錢是身外的,地位是暫時的,榮譽是過去的,健康是如何申請企業社本人的。

    (上接A04版)現在,這一碗豆漿成瞭楊萬俊和村裡這些老人之間的一份牽掛。不論刮風下雨,送豆漿不能耽誤。而老人們要是早上沒見到楊萬俊,心裡也不踏實。

    山路不好走,楊萬俊遇到雨天要下坡時,得蹲下身提著10多斤重的暖水瓶,一步一步挪下陡坡。有一次,天上下著小雨,楊萬俊披著雨衣,提著滿滿兩暖瓶豆漿,走在泥濘的山路上,腳下一滑,栽瞭個跟頭。 褲子劃破瞭,膝蓋摔流血瞭,暖壺也摔壞瞭一個。我咬著牙堅持,把剩下的一壺豆漿送完瞭。 楊萬俊說,因為摔傷瞭腿,他有兩天沒送豆漿。很多老人就坐不住瞭,都過來看望他。老人們勸楊萬俊, 休息幾天吧,你也70多歲的人瞭,摔壞瞭別說沒法向兒女交代,就是我們心裡也不落忍啊。

    楊萬俊說,自從那次摔傷之後,他自己就加瞭小心,還改進瞭 裝備 。比如陰天天色昏暗時,以前常用的手電筒不用瞭,買瞭一個類似煤礦工人用的 礦燈 ,戴在頭上。這樣遇到坡陡路滑的地方,就可以騰出一隻手來找地方扶著前行瞭。

    楊萬俊說,這麼多年堅持送豆漿,可以說是做好事、鍛煉身體兩不誤。 現在每天早上起來走上七八裡山路送豆漿,那不也是健身麼?

    楊萬俊就是這麼個熱心人。別看他在村委會兼任多項工作,早上還要送豆漿,可如果村裡有什麼集體工作,他還是會主動攬到自己身上。

    這兩年,水峪村的民俗旅遊越來越火,很多城裡人周末來到這大山深處,參觀幾百年的明清古宅。但楊萬俊發現一個問題,村裡為做好遊客服務,修建瞭公共廁所,可這公廁卻總是鐵將軍把門,惹得遊客們怨聲載道。

    找書記一問才知道,村裡因為暫時沒有經費請人做保潔,所以公廁隻能停用。楊萬俊說,他主動去找書記,表示願意義務清掃廁所。同書記打過招呼之後,第二天他就扛著掃把上崗瞭。水峪村的公廁也開始正常運轉瞭。楊萬俊這一掃就堅持瞭半年多,直到村裡有瞭預算,找到瞭專人來接替他。

    善行得到社會各界支持

    這些年,楊萬俊送豆漿出瞭名,受到瞭社會各界的關註和支持。走進他的小屋,可以看到很多獎狀和錦旗。

    楊萬俊真正揚名在外,是在央視做瞭一期訪談節目之後。2012年3月,央視歡聚夕陽紅欄目播出專題 學雷鋒做小事 。楊萬俊和多位常年做好事的老人一同亮相。他就帶著平日送豆漿的兩個暖瓶來到臺上,一上臺就給主持人張紹剛倒瞭一杯豆漿。張紹剛在節目最後,呼籲生產豆漿機的企業能夠給楊萬俊提供一點贊助,別再讓大爺自掏腰包買豆漿機瞭。楊萬俊說,這個廣告還真是有效果,節目播出不久,一傢知名豆漿機企業就來到他傢裡,專門送瞭兩臺新式豆漿機。但他用慣瞭以前的老款豆漿機,對新豆漿機不太習慣。這傢企業又趕緊回去,給他從庫房裡搜羅瞭一臺舊式豆漿機。

    楊萬俊說,村裡的老人進一次城不容易,能夠進一次中央電視臺更是想都不敢想。他借著上央視的機會,還把村裡幾位腿腳利落的老人也一起帶上,不僅讓他們參觀瞭一回中央電視臺,還在電視上露瞭一把臉。 這也是和大傢一起分享快樂吧。

    在央視做過節目之後,楊萬俊又在北京電視臺出鏡,各種報紙網站也紛紛來給他做專題報道。

    帶動身邊人一起做好事

    據房山區南窖鄉宣傳部幹部范明軍介紹,楊萬俊做好事的消息傳遍瞭房山,很多媒體都來報道。他也先後獲得北京市萬名孝星、身邊雷鋒最美北京人、房山區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,還入選瞭北京榜樣周人物榜。

    范明軍說,在楊萬俊的帶動下,水峪村很多黨員、群眾加入到做好事的行列中來。2012年,在北京慈善義工協會的幫助下,楊萬俊牽頭組建瞭北京慈善義工協會水峪村分會,取名 楊萬俊慈善義工服務隊 ,成員已經發展到40多人。

    其中,送拐杖的王慶月老人,就住在楊萬俊對門,本來也是他送豆漿的 客戶 ,日久天長也被帶動起來瞭。王慶月是村裡出瞭名的老木匠,一次,他看楊萬俊走山路太辛苦,畢竟上瞭年紀,就主動給老楊做瞭根拐杖。

    楊萬俊一想,村裡老人那麼多,走山路都需要拐杖。他就試探著提議,咱能不能給村裡老人每人免費做根拐杖?結果,兩位老人一拍即合,說幹就幹。老哥兒倆就開始默契地對著院子墻根兒下的一堆木棍兒擺弄起來。因常年送豆漿,村裡每位老人的身體狀況,楊萬俊都門兒清,仔細盤算下來,村裡需要拐杖的老人大約就有30多個。大約用瞭一個月時間,兩位老人鼓搗出30多根拐杖,免費送給村裡老人,基本上能保證人手一把瞭。

    現在,王慶月的門口還放著幾根拐杖。如果有老人需要,也會免費送出去。王慶月留著長長的胡須,頗有藝術傢范兒,他制作的拐杖也造型多樣,很有藝術特色,可謂好看又好用。

    生活在水峪村的老人,不僅有香噴噴的豆漿喝,還拄上瞭愛心拐杖,這幸福勁兒,甭提瞭。如今,在楊萬俊和王慶月這對 愛心組合 的帶動下,村裡相繼湧現出近50名義工,他們一起為村民做好事,理發、磨剪刀、代買貨物、維修傢電等,深受大傢歡迎。

    -記者手記

    助人為樂 何樂不為

    采訪過程中,有一句話總掛在楊萬俊老人嘴邊 幫助別人,快樂自己 。的確,做好事真的會給人帶來快樂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,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    在坐地鐵時,你主動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座,受助的乘客微笑著道謝,你的心裡會感受到快樂;在街上遇到有人問路時,你耐心地給對方指路,路人一聲感謝會讓你的心裡感到快樂;坐電梯快關門時,有鄰居跑過來,你按一下電鈕,給人傢留個門,他道一聲謝,你的心裡會感到快樂;開車經過路口,有行人過馬路,你放慢速度,在車裡揮手示意行人先走,他向你微笑致謝,你心裡同樣會感到快樂。生活中,這種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點滴小事數不勝數。

    因為幫助別人會帶給自己快樂,所以,做好事也會上癮的。當然,做好事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,舉手之勞,與人方便,與己快樂,何樂不為呢?

    頒獎詞

    一位老人,十一年,用一碗碗豆漿,暖瞭山村獨居老人,暖瞭人間心房。

    他不是什麼大人物、大老板,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奉獻和付出。一碗豆漿,錢不算多,事不算大,卻淡定從容,蘊含著濃濃的愛心和情意。

    老人的善行看似平常,卻是值得我們敬仰的公益壯舉。時光讓他的腰身不再筆直,但心的溫度,豆漿的溫度,從未改變。

    一碗豆漿一片心!讓我們為老人點贊,傳遞這份人間溫情。

    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

    阿裡巴巴 天天正能量 是阿裡巴巴專門成立的一個以傳播社會正能量、弘揚人間真善美為宗旨的公益平臺。該平臺自2013年7月成立以來,已聯合全國100多傢主流媒體,發起瞭190多期正能量故事的評選和獎勵,以及400多次特別策劃獎勵。累計投入公益金3100多萬元,總計直接獎勵人數已達3500多人。

    楊萬俊簡歷

    1940年生於水峪村一個貧苦農民傢庭。1950年入小學讀書,1959年中學畢業後回村務農。28歲時入黨。後在水峪村從事村務工作至今,擔任會計、戶籍員、檔案員、農村社會事務代辦員。

   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/文 南窖鄉宣傳部供圖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gxE942tC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